中國時報【林志成╱台北報導】
教育部2009年為幼兒家長印了一份《爸爸媽媽放輕鬆》手冊,裡面提到「學前階段本來就不該教注音」、「先學注音,無關日後的學習成就」。百家樂不過,這樣的說法昨遭一群專家反駁,他們認為,應該讓幼兒早點學注音,以及早進入閱讀世界。
透過遊戲 潛移默化
教育部國教署組長武曉霞回應,沒有規定幼兒園不能教注音,僅要求必須透過與音韻有關的學習活動或遊戲來進行,且不能進行以精熟為目標的讀寫算教學。也就是,幼兒園透過遊戲讓小朋友學習注音是可以的。
目前注音符號的學習未納入現行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,有些幼兒園從小班就開始教,有的在大班下學期幼小銜接課程時才教,極少數幼兒園完全不教。
分散學習 效果更佳
台灣閱讀協會昨舉辦「ㄅㄆㄇ及早教、及早學:幫助兒童探索知識和想像世界」座談會,與會專家認為,注音的學習可以提早到學前進行,幼兒不但學得會,這樣的早期學習,對入學後的讀寫發展有很大助益,尤其對弱勢或有學習困難的幼兒幫助甚大。
讀寫困難 提早發現
清大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講座教授柯華葳說,現在許多幼兒園不教注音符號,小朋友進小學前的暑假必須惡補,學習胃口被搞壞。小學一年級前10周密集教注音符號,讓小朋友感到壓力沉重,她曾遇過一個小一生,說學習注音符號讓他「生不如死」,讓人不捨。
百家樂柯華葳表示,現在僅在小一前10周教注音符號實在不夠,應該採分散式學習,讓他們從5歲到小二這3年時間慢慢以注音符號與國字搭配學習,效果比較好。
台東大學師範學院院長曾世杰表示,之前有學者在台東進行早期閱讀教學實驗發現,幼兒園大班兒童可以學注音,而且學得很快樂;大班時學注音的效果,可以延續到小一;弱勢兒童大班時未學注音,會一上小學就遙遙落後。
彰師大特教系助理教授呂偉白表示,讀寫障礙兒童,多數在學前注音符號的學習就已經出現徵兆,因此,幼兒園教注音符號的話可以提早發現高危險群的讀寫困難幼兒,若及時進行補救的話,可以減輕他們日後在學業上的困難。
★ 更多新聞報導
雨彈狂襲說沒雨 吳德榮開炮
超市和量販店剩食 一年逾6,000公噸
最甜手搖飲是它 等於吞下15顆方糖
英廢塑料「轉賣台灣」 竟暴增10倍
曾文、烏山頭水庫進帳 增3個月用水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!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?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!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。投稿去—–>https://goo.gl/iy5TCA
留言列表